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
失信名单人数何以首次下降?(法治头条)
本报记者 魏哲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
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是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靶向性、精准度和便捷性,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上来?近日,记者对上海、江西等地法院做法进行采访。
——编 者
到底是“有钱不还”还是“没钱还不了”?
这是法院受理“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后,首先要甄别、判断的问题。这关系惩戒措施的精准适用、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如果“有能力还”却拒不履行法院裁判文书义务,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分别采取有针对性举措,成为最高法强调的执行要点,既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又为有发展潜能的经营主体纾困解绑,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困局、重返市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2024年以来,最高法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相关工作,强化失信惩戒分级管理,要求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和信用修复措施,提升惩戒精准度、帮助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继续正常经营企业。
严格公正司法赋能营商环境优化: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10年来首次下降。
失信名单人数的下降趋势,是如何形成的?
据实予以宽限
促成企业再生
因为合同纠纷,江西某科技公司与某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却没能如期收到账款,便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被执行企业提出,目前公司正在融资,账面上虽无流动资金,但已有一笔较大的融资款项能近期到位,希望暂缓实施强制执行,并承诺只要融资款到位可立即还款。然而,被执行企业未能在承诺的时间节点履行还款义务,而且还有多起作为被执行人的劳动仲裁案件。
到底是“有钱不还”的失信,还是“没钱还”的失能?为了督促履行,同时综合评估被执行人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还款能力,执行法官前往被执行人的经营地进行实地调查。
经过走访了解,被执行人是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及实力。如果强制执行,企业知识产权不易变现,难以覆盖600多万元的账款,被执行企业也会面临破产境地。
那么,未履行承诺是否需要进行失信惩戒呢?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建坤说,如果因此将被执行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能导致其正在进行的融资活动陷入停滞,进而影响后续执行进程及企业的发展。
“执行工作要平衡好两方的利益,既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考虑为有发展潜能的经营主体‘再生’创造条件。”执行法官积极联系江西某科技公司,向其介绍了执行调查进展,并就暂缓失信惩戒措施情况征询意见:“被执行企业存在暂时困难,但有较好发展前景,能否暂不采取失信惩戒措施给予一定宽限期?”
为了确保申请执行人的利益,法院提出可由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提供执行担保并限制其出境的方式,取代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措施,以此适当约束被执行人。此后,经多次协商,法院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江西某科技公司同意给予被执行人3个月的宽限期,暂不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
在和解期内,执行法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增强互信。今年3月底,被执行企业顺利获得融资后,主动支付了执行款。此外,多起劳动仲裁执行案件也得以顺利执行完毕,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以强制执行措施上的“缓”换企业经营发展上的“进”、债权人的“得”,由双输变双赢。沈建坤介绍,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存在困难的被执行人,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给予被执行人1至3个月的宽限期,让陷入资金流动性危机的被执行人得以继续生产经营,又最大程度保障所涉案件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让执行有力度也有温度。
推进信用修复
激发市场活力
江西省抚州市的某塑料科技公司此前为建设生产线,以厂房设备为抵押向某银行贷款,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被银行诉至法院并被申请强制执行。由于该企业违反财产报告令,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报告财产,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执行中,办案法官发现,该企业银行账户余额较少,而抵押设备因专用性强,司法拍卖以流拍告终。该企业也同样面临困境:虽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有发展前景,但受失信惩戒影响,无法从银行再获取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
“有订单无资金、有产能无信用”的死循环如何破解?“法院积极组织座谈会,说明该企业陷入困境的主因是技术升级导致的资金链紧张,而非恶意逃废债,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办案法官介绍,经银行同意,法院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明确标注“在严格履行分期还款计划前提下,建议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经营支持”,并暂停对其信用惩戒。
依托《信用修复证明书》,法院将企业订单数据、技术革新等“沉睡资产”转化为金融机构可识别的信用资本,企业顺利获得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以满足订单需求。半年内,企业偿还了债务,重焕生机。
“针对因市场风险陷入债务泥潭但具备造血能力的企业,信用修复并非简单摘除失信标签。”抚州市宜黄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凭借《信用修复证明书》破解执行僵局;另一方面,依托共管账户监管、回款定向扣划等配套措施,将债务清偿嵌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实现“助企纾困”与“兑现债权”的同频共振,促使涉执企业从“被动偿债”转向“主动造血”,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动能。
据了解,近年来,人民法院积极运用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已纠正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第一时间修复信用,助力被执行人回归市场、经济再生。例如,构建差异化信用奖励机制,根据当事人在审判、刚进入执行程序、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等不同阶段的履行义务情况,出具差别化的证明文书,引导债务人积极履行。
在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与宝山区发展改革委建立司法信用数据共享共治机制,通过共享当事人主动履行的正向激励信用数据,及时修复企业的信用评价,及时消除执行案件信息可能给经营主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亮明“诚信守法经营受激励、失信违法行为受惩戒、一时遇到困难给予支持”的司法态度。
依托案件办理,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鼓励经营主体合法合规经营。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67.2万人次,同比下降2.45%;197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
强化精准执行
严惩恶意失信
因无法归还他人借款,又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狄某被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后,狄某以其身患癌症需赴外地治疗为由,向法院申请解除“纳入失信名单”“限制消费”等措施。
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溧阳法院依法予以临时解除,并告诫其具备履行能力时及时履行还款义务。
然而,狄某病情稳定后,并未及时向执行法院报告并积极履行义务,而是利用失信惩戒措施被临时解除的机会,多次前往境外等地消费、赌博。收到举报后,法院出警将狄某拘传,经搜查发现狄某随身携带名牌烟酒及大量现金,其实际使用的他人微信账号收支金额超300万元,微信聊天、支付记录证实了其大额消费及赌博的事实。
迫于压力,狄某主动承认规避执行的违法行为,筹措钱款当场履行完毕。鉴于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拒不履行情节恶劣,溧阳法院将相关拒执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就狄某涉嫌拒执犯罪立案侦查。
像狄某这样的恶意失信行为并不鲜见。当前,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例如,有的故意隐匿行踪,下落不明;有的公司停业、歇业,而原企业主另行注册公司继续经营原业务;有的为逃避责任,将没有实际参与经营的老人变更为法定代表人;有的公开肆意对抗甚至使用暴力抗拒执行。
据介绍,最高法会同中央组织部、公安部等47个部门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落实落地,现已完成对失信被执行人的101项惩戒措施。自2013年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累计有1795万被执行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觉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为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靶向性、精准度,今年4月,最高法下发通知,指导各地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失信惩戒分级分类的制度供给,将失信行为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并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惩戒后果;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上来,建立失信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每半年对其信用等级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实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30日 第 17 版)
69507
28970
2025-10-30 07:49:26
85913
69372
2025-10-30 07:49:26
86597
49765
2025-10-30 07:49:26
54693
89462
2025-10-30 07:49:26
40623
38165
2025-10-30 07:49:26
83512
92385
2025-10-30 07:49:26
49681
93204
2025-10-30 07:49:26
63529
63254
2025-10-30 07:49:26
10672
92806
2025-10-30 07:49:26
12306
73264
2025-10-30 07:49:26
85739
79140
2025-10-30 07:49:26
04936
54697
2025-10-30 07:49:26
09851
49157
2025-10-30 07:49:26
69827
39715
2025-10-30 07:49:26
19054
70482
2025-10-30 07:49:26
52947
61340
2025-10-30 07:49:26
84095
83057
2025-10-30 07:49:26
34967
79806
2025-10-30 07:49:26
12068
06324
2025-10-30 07:49:26
58103
01862
2025-10-30 07:49:26
41567
17432
2025-10-30 07:49:26
67215
63182
2025-10-30 07:49:26
06138
96431
2025-10-30 07:49:26
43096
80176
2025-10-30 07:49:26
67058
68015
2025-10-30 07:49:26
13609
09583
2025-10-30 07:49:26
85960
45062
2025-10-30 07:49:26
24361
71495
2025-10-30 07:49:26
10462
32160
2025-10-30 07:49:26
30597
08346
2025-10-30 07:49:26
51364
18965
2025-10-30 07:49:26
38260
31650
2025-10-30 07:49:26
56902
32504
2025-10-30 07:49:26
47619
05189
2025-10-30 07:49:26
51738
15638
2025-10-30 07:49:26
96547
70142
2025-10-30 07:49:26